东部战区海军“安徽舰”的训练画面里,一个细节让军迷们炸了锅:075型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上,赫然停着两架俄制卡-28反潜直升机。 这款2000年引进的老装备,已服役整整25年,却仍与崭新的国产直-9F并肩作战。 中国最新锐的两栖攻击舰,为何还要靠苏联时代的“老兵”撑场面?
卡-28:曾经的“救星”,如今的“临时工”
时间倒回90年代,中国海军面临反潜能力真空。 国产直-9C反潜直升机仅4吨级,连鱼雷和设备都无法同时携带,常需两架配合才能完成一次反潜任务。 而法国“超黄蜂”改装的直-8反潜型又因体型过大,无法登上驱护舰。 当俄罗斯打包出售“现代级”驱逐舰时,配套的卡-28成了唯一选择、它11吨的体格能塞下雷达、声呐、鱼雷,续航6小时,吊放声呐能深入海洋追踪静音核潜艇。 更关键的是,它独特的共轴双旋翼设计(两副旋翼上下叠放),让机身长度比直-9还短,起降只需小型甲板。 中国为此甚至加高了052D、054A的机库,就为适配它。
但卡-28的短板也很快暴露:电子设备落后如“古董手机”,声呐和雷达数据需分开处理,常需舰艇指挥塔远程操控;弹舱设计更被吐槽“反人类”、只能装1枚鱼雷,而欧美同类型能外挂2-4枚。 最头疼的是维护,零件依赖俄方供应,老批次机型故障频发,2024年已有数架退役移交地方公园。
直-20F:国产王牌却“供不应求”
取代卡-28的希望,全押在国产直-20F上。 这款10吨级反潜直升机对标美军MH-60R,作战半径560公里,比直-9C提升60%。 它搭载的SJG-206拖曳声呐探测距离达180公里,能同时处理声呐浮标、磁异探测器数据,机载计算机自动生成攻击路径。 机身两侧外挂架可携带2枚鱼-7鱼雷,火力翻倍。 更让海军心动的是全系统国产化:涡轴-10发动机、北斗导航、耐腐蚀复合材料,彻底摆脱“卡脖子”。
然而产能成了拦路虎。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的直-20生产线被陆军突击型、空军运输型、武警特战型瓜分,海军反潜型优先级靠后。 一艘055大驱需配2架直-20F,052D需1架,而075两栖攻击舰的理想配置是4-6架、全军需求超百架,但年产量仅勉强维持两位数。
过渡期奇招:老将+轻骑的混编战术
面对青黄不接,海军打出组合拳:
075舰的无奈:反潜体系“拆东墙补西墙”
作为3.6万吨级“准航母”,075本应搭载直-20F+直-18F(13吨级重型反潜机)的黄金组合。 但直-18F体型过大,连055万吨大驱都塞不下,只能配给航母。 而直-20F数量紧缺,075舰只能“捡漏”:目前甲板常见配置是1架卡-28+2架直-9F+2架直-8L运输机。 这种拼盘式布局,反潜控制范围缩水40%,但能保障基础战力不塌方。
卡-28在075舰的“最后一舞”,折射出中国舰载直升机三十年逆袭的未竟之局:从仿制法国“海豚”(直-9)、引进俄制“应急品”(卡-28),到自研直-20F反超,每一步都踩着技术封锁的荆棘。 而今天,产能与需求的赛跑仍在继续。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