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警告美军:解放军隐忍30年 正等待战略机遇

发布日期:2025-07-24 点击次数:56

近日,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题为《隐忍与爆发:中国军力发展的三十年轨迹》的报告,其首席研究员托马斯·舒加特在国会听证会上发出警告:“解放军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区域防御’到‘全球存在’的蜕变,如今正以惊人的耐心等待一个战略机遇,美军若低估这种‘隐忍后的爆发力’,将付出惨痛代价。”

三十年蓄力: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

报告梳理了解放军自1995年至2025年的发展轨迹,将其概括为“三步走”的隐忍式崛起。1995-2005年,中国军费年均增速虽达15%,但重点投向基础工业,攻克了航母特种钢、舰载机发动机等“卡脖子”技术;2005-2015年,以歼-20隐身战机、东风-21D反舰导弹等装备列装为标志,实现对美军“非对称优势”的突破;2015年至今,解放军在人工智能空战、高超音速武器、无人作战系统等领域已实现局部领先。

舒加特特别强调,这种发展并非“盲目扩张”。数据显示,解放军现役军人数量较1995年减少40%,但舰艇总吨位增长5倍,五代机数量从0增至美军的60%,且70%的新型装备具备“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他们用三十年时间,把有限的资源精准投向能动摇美军霸权的关键领域。”

战略耐心:不打无准备之仗

报告指出,解放军的“隐忍”体现在对战争时机的极致把控。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间,美军双航母战斗群抵近威慑,解放军三大舰队在南海举行大规模军演,最终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美军撤离;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中,中方在保持克制的同时,迅速完成高原作战体系部署,展现“以打止战”的威慑力。

“这种‘非对称反应’背后是精密的战略计算。”舒加特分析,解放军近年来的演习频率增加300%,但所有演训均围绕“实战化场景”展开:2024年东海演习中,火箭军模拟对关岛军事设施实施“瘫痪式打击”;2025年台海演练中,海军陆战队实现“12小时内完成多域登陆”,这些都指向同一个目标——“确保在战略机遇出现时,能以最小代价达成作战目的”。

美军的认知滞后与现实差距

报告尖锐指出,美军对解放军的认知仍停留在“数量优势”层面,忽视了其“质量跃升”的本质。美军太平洋舰队前司令哈里斯曾宣称“今夜就可开战”,但CSIS的兵棋推演显示,在台海冲突场景中,美军若介入,将面临“航母战斗群被东风-27导弹饱和打击、驻日基地遭无人机蜂群瘫痪”的困境。

更令美军焦虑的是,解放军的“体系优势”已形成闭环:北斗系统实现全球厘米级定位,量子通信保障指挥链路不被截获,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能在10分钟内生成12套作战方案。而美军仍在为F-35的软件漏洞、航母维修延期等问题焦头烂额,其印太司令部承认,在西太平洋“已无绝对优势海域”。

机遇窗口:并非“主动挑衅”而是“顺势而为”

舒加特特别强调,解放军等待的“机会”并非主动制造冲突,而是“抓住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报告列举三种可能场景:美军因多线作战陷入资源枯竭、台海出现“法理台独”触发《反分裂国家法》、周边国家请求中方介入地区安全事务。“他们的逻辑是,不打第一枪,但绝不允许对手打第二枪。”

这种战略思维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势”论——三十年隐忍是“蓄势”,等待机会是“乘势”,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正如报告结语所言:“当一支军队用三十年时间打磨刀刃,却始终将其入鞘,这种克制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威慑。美军真正该警惕的,不是解放军的‘打’,而是其‘何时打、如何打’的绝对主动权。”

目前,这份报告已引发美国军政界震动,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已启动“应对中国军力崛起”专项调查,而解放军东部战区近期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演训,仍在持续向外界传递“底线不可触碰”的信号。 #亚太瞭望台#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