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特朗普在微博上放话:美国要对印度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8月1号正式实施。
虽然理由明确点出“印度关税太高、贸易壁垒太严”,但实际上隐藏的用意在后面补充里,主要还是为了惩罚印度买俄罗斯能源和军火。
就这么一说,印度也成了第一个因为买俄罗斯石油被美国关税惩罚的国家。
差不多在同步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瑞典参加中美谈判时提到了中国,警告说要是继续进口俄油,就可能被征收“100%到500%的关税”。
这个问题嘛,真是让人琢磨不透啊。美国到底会不会对中国动手实施制裁,还真不好说,不过,似乎一些迹象显示他们有这个打算。至于咱们中国,面对这种可能,办法也不能少,得提前准备好应对的策略。
印度的俄油赌局
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原油在印度的进口量只占0.2%,可到了2025年7月,这一比例竟然激增到35%到40%之间,真是变化大得让人咂舌。
从那时起,俄罗斯稳坐印度最大原油供应国的位置,每天向印度输送178万桶俄罗斯原油,几乎是伊拉克进口量的两倍。
要说挺吸引人的是,印度愿意“冒险”采购俄罗斯石油,主要是冲着那些折扣价去的。毕竟,受到西方制裁以来,俄罗斯只好降价卖原油,印度的炼油厂把俄罗斯的油加工成柴油之类的产品,再转手卖到欧洲,光2024年就赚了200亿美元。
不过,面对西方的“压力”,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在7月初特意出来表态,强调“国家利益才是我们所有行动的最高原则”。
毕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25%的关税之后,莫迪政府立马召集了内阁会议,明确表态不会接受美国的最后通牒。
而且,印度外长还特别指出谈判可以等到9月或10月再重新开始,同时还宣布会推进与英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并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就在贝森特放出关税威胁的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特别表态:“中国会根据本国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还强调说:“关税战没有赢家,逼迫和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毕竟,中俄在能源方面早就搭建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战略框架,中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大约220万桶原油,这几乎占了俄罗斯出口总量的一半,说白了,简直就是俄罗斯的命脉所在。
再加上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也在全速推进,估计未来几年里,中俄天然气的年贸易量会突破880亿立方米,局面变得更是火热。
而且到了2024年,中俄的贸易额猛增到2448亿美元,能源交易扮演着绝对核心的角色,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高达99.6%,基本上搭建起了去美元化的交易防线。
中国的应对之策
尤其是在特朗普宣布对印度提升关税的时候,一架没有出现在官方外交安排里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芮思博带领的代表团抵达中国,团队成员涵盖波音、苹果、英特尔等十家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这些公司用行动表达了对特朗普“极限施压”策略的不认可,毕竟波音的供应链有60%在中国,苹果在国内有数百家供应商厂商,英特尔芯片封装的关键环节也相当依赖中国,而且美国企业根本承受不了100%的关税压力。
这就让特朗普说自己靠施压中方拿到了“巨大优势”,结果没想到,财政部长和商界代表接连出来打脸,贝森特在记者会上也只说了一句“谈判还没有结果”,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还没等中国有所反应,美国国内的关税反噬力就会显现出来。据统计,如果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500%的关税,CPI可能会上升1.5%,每个家庭大概会损失1300到5400美元。
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啊,一边不准别的国家买俄罗斯石油,一边自己却大量进口。光是2025年前半年,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铀就比去年同期多了15%。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事儿,也让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普里直言不讳:“美国的制裁就是双重标准,我们买俄油纯粹是市场行为,凭什么欧洲买俄LNG就可以?”
就算欧盟表面上嘴上挺美国,不过最近对俄的制裁已经“缩水”到“金融限制”这块儿,也不再保证不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了。还得说,德国工商主席都公开表示“不会再跟着美国制裁中国”。
特别是印度大量买俄油,不仅如此,还让俄企投了200亿美元建炼油厂;再加上中国的民营油轮,通过东南亚“贴牌混装”偷偷进口俄油。这些招数正逐渐削弱美国制裁的效果。
而且中国也亮出反制的招数,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这一动作让美国借贷成本不断攀升;与此同时,稀土的价格在三个月内猛涨了370%,直接冲击到美国的军工企业。
如果美国坚持要提升关税的话,中方就会回归24%的对等关税,限制战略物资的出口,还会冻结部分与美企的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