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店最近悄悄上线了个新玩意儿——“跟朋友一起买”,这功能就跟拼多多那个“拼着买更便宜”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区别在于,微信这招玩得更隐蔽,直接往14亿用户的聊天框里塞了个社交电商按钮,连个发布会都没开,真应了那句“闷声发大财”。
要说微信这电商梦做得可真是坎坷。早年搞什么拍拍网、QQ商城,愣是没折腾出啥动静。后来小程序电商火过一阵,结果流量全喂给了别人家平台。这回学精了,干脆把拼单功能拆成微信里的“乐高积木”,往服务号第二屏、视频号直播间这些地方一嵌,连朋友圈的广告位都拿来当拼单入口用。这操作就像是把火锅底料偷偷拌进家常菜里,吃着吃着就让人上瘾。
那些天天被平台佣金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小商家可算盼来新出路。良品铺子的坚果礼盒在微信拼单能打七折,东方甄选的桃子十人成团直接砍掉小半价。有个卖景德镇陶瓷的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在淘宝开直通车像往瀑布里扔钱,这头老顾客往朋友圈一转,新客自己就找上门了。”数据也透着真香警告——某零食品牌测试期间单链接拼出600多单,转化率比平台广告高出三倍不止。
这功能最绝的是把人情世故算得明明白白。既不像拼多多那样硬逼着用户当“人际乞丐”,也不会像微商刷屏惹人嫌。点个“推荐”按钮,商品就悄咪咪出现在好友的服务号信息流里。有个二胎妈妈发现,给娃囤尿不湿时随手点的推荐,第二天愣是冒出八个邻居跟着下单。你要问微信为啥能成?还不是把中国人“熟人好办事”那套玩到了极致。
视频号直播间最近也接入了拼单,这相当于给街边小贩发了万达广场的入场券。某服装厂老板原先在抖音上播得嗓子冒烟也卖不动,转战微信直播间带着老客户玩拼单,七百件库存两天清空。他掏心窝子说了大实话:“在外头平台得花钱买观众,在这儿观众自带亲戚朋友当气氛组。”
不过微信这步棋下得够谨慎。别看现在开放了朋友圈推广和服务号入口,实际准入标准严着呢。食品类目要占三成,日化产品得给到骨折价,连分享话术都有模板管着。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能玩转拼单的大多数是区域型品牌,那些国际大牌反而因为控价政策玩不转。
那年微信把服务号消息折叠成一坨,气得无数运营直跺脚。谁知道人家憋着大招呢——现在服务号第二屏直接变成拼单入口,每天上亿流量哗哗地往里灌。有个做腊味的湖南商家发现,往服务号插了拼单链接后,下单用户里有四成是第一次买的新客。这招简直是把废弃的老火车站改造成高铁枢纽,老铁们双击666啊。
说到腾讯的电商执念,活像个追了姑娘二十年的痴迷小子。从QQ秀时代就开始送秋波,到如今总算把微信打造成了“超级婚介所”:公众号负责写情书,小程序当彩礼,视频号搞相亲直播,拼单功能成了集体婚礼。最新财报里电商交易额暴涨192%,这数字看得淘宝京东直揉眼睛。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大牌商家嫌折扣太低伤身段,白牌商家又hold不住品质翻车。目前最吃香的是那些地方特产和小众品牌,比如东北的有机大米、潮汕的牛肉丸,靠熟人信用背书卖得飞起。有消费者笑着说:“这年头连拼单都分三六九等,我朋友圈的律师拼单买咖啡豆,隔壁广场舞阿姨团购的是鸡蛋。”
微信团队这次明显学乖了,绝对戒急用忍。没学拼多多搞什么百亿补贴炸街,反而把功能藏得跟彩蛋似的。你刷着朋友圈突然弹出闺蜜拼单的面膜折扣,点开视频号发现主播正在喊家人砍一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才最可怕。毕竟在中国互联网混,有时候悄悄进村比敲锣打鼓好使。
这盘棋下到最后,微信可能真能开辟出第三条电商路。既不像淘宝那样冷冰冰的货架,也不像拼多多赤裸裸砍价,而是把县城集市那套人情买卖搬到了手机上。哪天要是看见大爷大妈在菜市场互相扫码拼单大白菜,千万别惊讶——这大概就是中国式社交电商的终极形态。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